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作为雕刻材料,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从一段木头到一件艺术作品,这过程凝聚的不仅仅是木雕艺人们的手工、心血,更多的是他们对这门手艺的守望与情怀。
10月20日 ,在姬塬镇学校的社团课上,姬塬镇李团庄村的木雕艺人李明海正在给学生讲解传统木雕。李明海不仅曾是姬塬镇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还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木雕艺人。如今古稀之年的他虽然退休在家,但是却闲不住。当得知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开设木雕社团课,并邀请他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时,他欣然答应。
姬塬镇学校校长 陈占东
我们想通过成立这样的一个社团,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非遗文化,能够传承非遗文化。李明海老师在根雕和泥塑这方面很有造诣,当时就去他家里面拜访了他,李老师是非常乐意去学校里培养学生。
课堂上,李明海总是声音洪亮、逻辑缜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木雕技艺倾囊相授。在家里,几十把刻刀、几段木头、一条长桌、一把椅子,便是他的工作环境。天气晴好的时候,李明海就坐在家里的院子潜心雕刻,一段不起眼的木头在他的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会七十二变似的。可以是鸣击长空的雄鹰、可以是温驯可爱的小鹿、也可以是清秀婉约的美人。当记者谈起他与木雕的渊源时,他一边仔细雕刻着手中的麒麟,一边娓娓道来。
木雕手艺人 李明海
正式干就30多年了。连学习下来就40年了,要自学看书,勤学苦练就能得到这种技术。因为我爱画,所以说就用平面的画,然后用木头最后雕成立体,表现出来实物。
在李明海儿子李廷峰的眼中父亲总是忙忙碌碌的,既要在学校代课,课余时间还要干农活,农闲的时候他又没日没夜的做木雕,还经常给他传授木雕技艺,仿佛不知累似的。
木雕手艺人李明海儿子 李廷峰
我小时候我们老人,一直就是爱画画,先是画、捏泥塑,最后就开始木雕。我印象中,我父亲雕着,我看着,好像也爱这门技艺。现在老人已经岁数大了,老人雕的时候,我一直也还跟着、陪伴着,不想让这方面的手艺失传了。
受民间庙宇文化及雕刻工艺的影响,李明海自幼喜爱木雕,九岁开始习艺,至今已创作出各类作品上百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在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多年来李明海还是坚持手工雕刻,一刀一凿中都是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他看来,每块木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普通的木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是他一生的追求。
木雕手艺人 李明海
手工艺是以手工为主的,你必须要把手工练好,机械作为辅助的这个基础去工作,因为这个机械做出来的时候是比较细腻,但是你手工练不好,机械就做不出来细腻的活。
走进李明海家中,就像走进了一家木雕作品展览馆,孔雀戏牡丹、鹰落石山、丹凤朝阳、金雕、百鸟朝凤、桃园三结义,从历史人物到飞禽走兽,从各式家具到各类植物,不一而足。他的作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设计新颖,具有很强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12年5月,李明海被评为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边木雕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明海认为,传统的手艺是非常宝贵的,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艺术,不能断了传承。木雕艺术的发展不光要求勤于研学,工作认真,还要进一步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境界,以此积淀文化素养和创作热情。“让木雕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李明海的初心,也是他坚持的方向。
木雕手艺人 李明海
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现在就是想向社会上吸收些青年、学生娃娃,通过进课堂教学,还想再培养一批人才,啥时候干不动了还有后继人了。
(记者 武艳萍 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