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好记者
文/张宏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主题打头的八个大字。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记者作为时代的记录者,言语的传递者,作为舆论导向的先导者,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呢?“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是总书记在记者节上对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
然而美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记者的素质包括:“坚持不懈、公正、知识面广、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
美国田纳西大学新闻学教授、传播学院荣休院长凯利莱特尔在《全能记者必备》一书中说:“对一个记者来说,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写作的欲望和能力外,也许就是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灵活及随和的个性、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在截稿期限压力下工作的气质和接受客观事实的宽容心。”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有四种人做不得新闻。一是有私心、好忌妒,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不吃苦,不深入采访,不认真剪裁,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喜粉饰,为文总要喧宾夺主。
出色的人各有一套成功的理论,那么对于记者而言到底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前行呢?
不断学习
把报道和学习结合起来
在新闻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新闻从业者们大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但什么都懂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懂得不深。
实则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就像一支空有华丽外表却没有墨水的钢笔,是写不出东西来的。记者的根基在于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这便是记者的工作之本,立身之本。新闻业务知识是记者知识的核心层。
采访是记者职业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这个职业的优越性所在。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记者正在成为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要具备记者的修养与条件并非一日之功,想要为党和人民献身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加强培养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与能力。著名记者陆诒曾对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风趣地说过: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是一个“无限公司”,不存在够不够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毕业”,要干到老,学到老。
不断学习,在采访中学习,在优秀榜样身上学习,在报道中学习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责任心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对任何人来说,干好一件事态度是第一位,那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记者作为党政的喉舌,各个阶层的传递者,坚持内心的信仰,一切以党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从业的必然。
从各种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优秀的记者首先要有责任心,因为记者是社会各界的纽带,就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之广泛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连着整个社会,一稿发表,读者上亿。记者工作的时候始终是站在社会的制高点,从政治、政策、全局和社会规律的高度出发向大众提供信息。同时,他还负有开启思想、引导舆论的责任。
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无中生有,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方法。而最大限度地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必须强化记者的责任心,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好的记者,无一不是最大限度地忠实履行这个责任的人。这既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一种政治觉悟,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肩担道义心一片,力举千钧笔一杆。满纸纵横文魂在,爱国护民气浩然。”这就是记者态度积极,责任感强的积极表现。
一个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曾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五年看稿,十年看人”。毕业参加工作五年之内,他的稿子行不行,就可以看出来了。十年之后,就可以选择有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这样他就会有一个很充实的、很有意义的人生。
新时代更要求记者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它包括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这样,记者才能除了业有所成以外,在人格上也会有进步。
不断创新
创新是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对于记者而言,采集新闻信息就像去采摘蘑菇,要采一篮子蘑菇很容易,但是要抛弃毒蘑菇,寻找那个最香最漂亮的,就需要不断学习各种新技能。所以记者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在工作中也要把自己定位在“最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比如写最好的稿子,发现最好的典型,用最快的速度报道最好的新闻。一个记者十年后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如果找不出好的东西就太遗憾了。只要你能在思想或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的话,作品是可以被当作里程碑保存下来的。
记者的优势在于开放,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和知识比其他人要丰富。那么稿件形式的创新,内容的标新立异,网络词语的不断驾驭,摄像机、照相技术的不断成长,裁剪技术的精益求精,一件件都被提上了日程,你不创新就会被超越,就会被取代,创新是记者的存活基础。
将心比心
努力造就基层大爱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记者,更是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而以人民为中心,最根本的就是要走进人民中去,深入到最基层的乡村、工厂、社区中去,加入“生活的激流”中去。
在走进现实、步入基层中,准确把握当今复杂而活跃的社会脉搏,深刻理解最真实而生动的社情民意,书写推动社会进步的报道。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社会赋予的特别荣光。这是时代的要求,近几年一直提倡记者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记者的脚上沾满泥土,飘着乡村的芳香,确实有这样要求的道理。
记家国情怀、时代使命者乃为记者,记社会风云、人民冷暖者乃为记者,他们用故事记录着国家前行的脚步,他们用笔尖诠释着人间真情,他们用镜头温暖着社会大众,他们用新闻传递着时代正能量太阳下的扫地工、大雨中的交警,土房子中的乡村教师,一个个身上彰显着记者走基层的成果。
因此,记者的工作远不止于传播信息、记录现实,更重要的是传递价值、守望正义。一个好记者,是要让真善美的正能量始终充满于人心,是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是要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立足本职,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好记者。(作者系新丝路杂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