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新挑战 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2019-12-09 08:21:30   来源:新丝路杂志  责任编辑:cuican

——专访中共扶风县法门镇党委书记张万峰
文/张言伟  屈薇
这里是周礼文化发祥地、周原遗址所在地;这里是《诗经》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核心腹地;这里拥有千载汉唐遗迹——法门寺,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这里就是法门镇。法门镇位于扶风县城以北4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景区社区,总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10.3万亩,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0元。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陕西省首批重点示范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2017年8月被住建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和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面向全国发出的号召。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脱贫家庭收入,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信心,成为法门镇党委书记张万峰当前思考最多的事。
带着这些问题,《新丝路》记者访问了法门镇党委书记张万峰。

记者:近几年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下了大力气,法门镇作为扶风的一个大镇,在保障贫困户脱贫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万峰:近几年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以巩固脱贫成效为抓手,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力提升脱贫成效。
一是严把标准,如期实现摘帽脱贫。近年来,我镇严格“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户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退出的7条标准,截止2019年底,实现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298户9227人达标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0%。
二是对标研判,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今年以来,各级反馈问题共6批次183条,经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多次研判,梳理归纳,主动认领108条,按照问题整改常态化、机制化、精准化、系统化的原则,扎实开展问题整改,截止目前,完成整改51条,完成整改长期坚持50条,正在推进7条。
三是四措并举,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强化扶贫队伍。及时克服摘帽后扶贫干部的松劲情绪,积极调整“四支队伍”,强化队伍建设;强化精准施策。按照“户分四类,精准帮扶”的模式,对全镇342户提升户和104户扶持户,四支队伍逐户包抓,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933条,建立帮扶台账,提升帮扶成效;强化日常监管。镇上成立四个脱贫攻坚督导检查组,进村长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扶志扶智。开展典型引领、民风培育、爱心超市等扶志扶智“六法”,开展“三讲”11场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22户,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张万峰书记察看花椒园今年挂果情况)
四是精准举措,积极落实扶贫政策。近年来,全镇上下在积极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的同时,结合我镇实际,主攻“产业脱贫”和“就业扶贫”两个方面。聚力产业脱贫。按照“北椒中果南菜菌覆盖”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长效产业。“扩椒”,已在乔山沿线建立花椒生态示范园4583亩,其中731户贫困户建园1730亩,今年初次挂果全村增收23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00元;“优果”,建设千亩现代果业示范园。在众和、黄堆、姚家等贫困村流转土地2000亩,扶持海升、三得利、木林森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果业。改良品种、高接换头300亩,土地流转受益贫困户242户,贫困户累计务工 128人,发放工资178.2万元,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3万元;“兴菜”,紧抓苏陕扶贫协作项目,流转土地320亩,建设百亩瓜果蔬菜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人均增加务工性收入6000元;“覆菌”,以马家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为核心,以庄白、云塘等5个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为依托,由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新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48座,打造“一基地五园区”食用菌产业新格局,采取“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150亩,年产鲜香茹186万斤,年产值650多万元,直接吸纳带动全镇300余户贫困户参与大棚租赁经营或就业务工,间接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按照“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入股分红、产业托管、租赁经营、就业务工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产业托管贫困户172户,分红14.6万元。聚焦就业扶贫。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11期1300人次,其中贫困户586人次,实现2993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453人。打造宁艳服饰、胜利食用菌、源盛面粉厂、美阳食品厂等村镇工厂4个,发展三得利、木林森、秦谷水、胜利农业等就业扶贫基地4处,吸纳贫困人员就业165人。落实农村保洁员岗位193人,其中公益性岗位保洁员109人,农村保洁员83人;城镇保洁员安置6人;选聘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人员74人。
(张万峰书记检查苹果树高接换头长势及并枝情况。)
记者:法门镇历史文化丰厚,拥有法门寺、周原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在全域旅游的今天,镇党委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万峰:近年来,法门镇凭借资源禀赋优势,抢抓周原文化保护开发、西法城际铁路建设“临铁经济”的历史机遇,把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竭力将法门打造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是推进“旅游+景点”。在镇区南片,依托5A级法门文化景区,以“周俗新韵、青铜人家”为文化内涵的美阳、宝塔民俗新村发展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加工销售、商贸流通、农家乐等658户,带动就业1.1万人。二是推进“旅游+产业”。在马家、庄白等交通便利的村,大力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建成光泰农牧生态观光园、法门灵芝文化生态观光园等5个,家庭农场、采摘园等12个。大美佛汤城、七星河素心塬、果品产销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已签约的大智文化园、丝绸西域文化风情园项目正在加快设计,力争尽快落地。目前还正在与多家公司积极对接康养项目、现代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三是推进“旅游+乡土文化”。在镇区北片,依托农林村北靠乔山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人土风情,发展精品民宿旅游产业。目前,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投资1000万元的百美村宿三星分享村庄扶风县农林村项目已落地实施。同时,加快完善全域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旅游公厕2座,新建九华路、普陀路、灵山路等11条道路23公里,对镇区主要干道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
记者:2017年习主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镇党委在乡村振兴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万峰: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法门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促进群众增收。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340元,同比增长4.6%。一是厚植产业基础。构建“北扩椒、南优果、中兴菜、菌覆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建成了花椒产业示范园4583亩,食用菌大棚248座,标准化果园1900余亩。二是提升人居环境。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庄白、官务等示范村7个。实施农林、杜城等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8个,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强社会治理。扎实开展食品药品、校园周边、厂矿企业等各行各业安全检查,全面保障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四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村级“一约四会”。推荐张亚亚为市级最美家庭。建成庄白村、美阳村家风家训馆。连续4年蝉联全县春节锣鼓秧歌游演大赛一等奖,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马家食用菌)
记者:百姓安居乐业是永恒的主题,安居乐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在关爱百姓健康方面镇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万峰:百姓健康是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我们始终将关爱百姓健康工作常放在心,常抓在手,筑牢法门百姓的健康屏障。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五重保障措施”(包括: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医疗报销保障、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民政医疗救助保障、补充医疗保障)。根据住院费用的额度,分别按照“五重保障”进行报销。同时,法门镇率先在全县卫生系统开通了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绿色通道。二是实现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方便群众能够就近就医,节约看病成本,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三是镇党委、政府与陕西省健康管理行业促进会签订了健康扶贫帮扶协议,20名健康管理师与全镇20个村签订了健康扶贫结对帮扶联系卡,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四是定期开展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关心关爱全镇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全镇人口素质。
(锣鼓秧歌游演大赛)
记者:对于法门镇的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
张万峰:当前,西法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临铁经济迅速孕育,法门建设迎来了机遇叠加、乘势而为的新阶段。对此,我们将立足新起点,紧抓新机遇,着力打造“一区两翼”发展新格局(即创建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突破文化旅游产业)。一是积极对接新宝鸡、主动融入大西安,突出“旅游+文化”发展理念,对标行业旗帜,高起点高质量完成法门镇总规和控规修编。二是争取设立法门文化旅游产业园,依托周礼文化、汉唐文化,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多措并举招大商、选优商、引强商。三是加快大美佛汤城、七星河素心塬、百美村宿三星分享村庄扶风县农林村项目、陕果集团果品产销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大智文化园、丝路西域文化风情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四是完善学校、银行、医院、社会福利中心及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持续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构建全国文旅融合名镇。
法门镇在党委书记张万峰的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幸福感愈加强烈。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和法门寺的悠悠钟鸣,在这里回响千载。当历史的曙光照进新的千年,法门古镇将再次焕发新姿,展现出更加动人的容颜。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刊登 联系方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3  备案号:陕ICP备15002333号-1  地址:西安市666号信箱  联系电话:029-88220464
版权所有:陕西新丝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陕西百望律师事务所程向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