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
“宝鸡”古称陈仓,唐肃宗至德二年夜宿凤翔,因闻“神鸡鸣瑞”,将陈仓改名为宝鸡,至今已有1261年的历史。
“看中国·来宝鸡”,是我们城市宣传的主题语,这不仅因为“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出现在出土于宝鸡的国宝“何尊”铭文中,更源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自信。
自信源于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宝鸡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从北首岭人繁衍生息到炎帝教民稼穑,从周公制礼作乐到秦穆公春秋称霸,从陈仓暗度到五丈秋风,从法门舍利到神鸡鸣瑞,“宝地神鸡”自古就是耕耘桑田、启迪文明的肇始之地。《周易》《周礼》《诗经》开启了影响中华文化3000多年的礼乐文明和我国诗歌之先河,千古名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讲的就是宝鸡渭河之滨的故事。
一代大儒张载创立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浓缩了中国历代先贤的至高追求,蒙哥马利评述“张载是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欧阳询手书的《醴泉铭》碑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历史、考古学家们赞誉宝鸡是“德政思想之邦,礼乐文明摇篮”。
自信源于基础雄厚的工业制造。从3000多年前西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铜马车,就足以佐证宝鸡古代制造业的辉煌,秦机弩更是当时兵器制造的巅峰之作。“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一批“大国重器”先后布局宝鸡,历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军工电子信息、石油铁路电力装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宝鸡制造”。今天的宝鸡,就像一座群星璀璨的“旗舰工厂”:既有陕汽、法士特、吉利等“汽车精英”,也有秦川、宝鸡机床、渭河工模具等“技术尖兵”;
既有宝钛集团、国核锆业、力兴钛业等“材料达人”,也有烽火电子、宝成仪表、凌云电器、航天导航等“军工劲旅”;既有好猫烟、西凤酒、太白酒等“城市记忆”,也有田浩荣、毛世民、彭永利等“大国工匠”。
以宝钛集团为代表,钛及钛合金产量占全国的80%、位居世界第二,是“中国钛谷”;以秦川机床为代表,汇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的高端才智,高精度数控机床行业第一,宝鸡机床与中国工程院、华中科大联手,发力“柔性制造”,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以陕汽、法士特、吉利为代表,宝鸡成为全国重要的重载军卡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基地;以石油机械、石油钢管为代表,陆地石油钻井平台、石油连续钢管等产品全球领先,为世界石油开采提供定制服务;以中铁宝桥、宝鸡中车时代为代表,铁路交通产品保障了中国2万5千公里的“高铁速度”。
自信源于诗意栖居的山水美景。《诗经·大雅》中“周原,堇荼如饴”,讲的就是这里土地肥沃,连堇、荼这样的苦味野菜尝起来也是甘甜的。
秦岭是中华地理的自然标识,在宝鸡段尤为独特,主峰太白山因“太白积雪六月天”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具有欧陆风情的关山大草原,为中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草原。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奔流不息、穿城而过;长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发源于此。
宝鸡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殊荣。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宝鸡不仅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更是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从炎帝在这里“树艺五谷”开始,农业就在这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全国四分之一的猕猴桃产自宝鸡,这里是全国猕猴桃物流集散中心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基地、西北最大的蜂产业基地和全国蜂产品集散地;还是“米奇啦”和“曹儒牌”苹果、长麟核桃、“绿丰源”和“太白山”牌蔬菜、大红袍花椒、三秦红辣椒的原产地。世界奶山羊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相继在这里举行。宝鸡的农产品,已经成为绿色、有机、生态的代名词。
自信源于丝路明珠的开放魅力。3000多年前,周原就形成“聚邑成都、两系一体”大型都市,是当时的世界中心和最大城市。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丝绸之路,宝鸡就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重镇。历经千年,古老的丝路重镇经历沧桑巨变,古代通往西域的关陇大道,通往巴蜀的陈仓古道、褒斜栈道,已被现代化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所替代,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第三个交通大十字和37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宝鸡产品搭乘“长安号”直通中亚、欧洲,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石油钢管、红旗民爆等“名企”,在美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10多个国家设立基地;
红心猕猴桃、岐山擀面皮等“名品”,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宝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蔡家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霸王河等12个工业集中区、千阳海升苹果等4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名园”,成为各种资源要素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标兵和引擎。“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以上;2017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21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在陕西追赶超越中位列“第一方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回眸过往的峥嵘岁月,特别是2009年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宝鸡发展由此从区域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快车道。
从“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到“以新理念追赶超越、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发展思路目标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发展主线和人民意愿;从渭河治理开先河到百里画廊续新篇,从国企改革看宝鸡到“双千”活动结硕果,从突破西山战略到精准扶贫脱贫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幸福院建设“两个全覆盖”,从行政中心东迁到做强高新区、重塑蔡家坡、建设蟠龙塬,从青岛啤酒、农夫山泉、蒙牛乳业引进,到吉利集团、中车时代入驻,陕汽、法士特“回家”,从西宝、宝兰高铁建成通车,到宝坪、太凤、连霍高速过境线等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宝鸡机场加快推进,再到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从法门寺、太白山5A级景区建设到大水川、关山草原景区、鳌山滑雪场建成,从经二路、金台大道、老旧小区改造到重点镇突破、县城品质全面提升……
一幅幅美好的蓝图,激发了宝鸡人民砥砺奋进的万丈豪情;一张张出色的答卷,融汇成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未来的宝鸡,将是“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我们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树立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主动融入陕西自贸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宝鸡凤翔支线机场即将获批,临空经济区启动在即,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之努力、宝鸡人翘首企盼的机场梦将梦想成真。西安至法门寺至咸阳机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宝汉、合凤、眉太等5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便捷。
通过全方位扩大开放,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国际性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在宝鸡举办,让宝鸡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更多的世界目光关注宝鸡,更多的资源汇聚宝鸡。
宝鸡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更有故事的地方,这是宝鸡最独特、最可贵的气质。周礼“革故鼎新、仁者爱人、守正不阿、礼法合治、尊贤重孝、和合相生”的优秀文化,秦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可贵品质,“两当兵变”“扶眉战役”等红色基因传承的革命精神,滋养和激励着当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挖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深厚积淀,让泥塑、脸谱、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把文化符号融入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和百姓生活,让人们在这里寻文明之源、观周风秦韵、游风景名胜、品中国美食、受文化滋养。
未来的宝鸡,将是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城市。宝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步。围绕建设200万到300万人口城市宏伟目标,我们将加快推动支线机场、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快速干线建设,形成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30分钟交通圈,到那时,从主城区到机场仅仅只有“一杯咖啡的距离”。我们将构建有风景、有温度、有品质、有内涵的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将会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质的医疗条件、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广场上的轻歌曼舞,公园里的闲庭信步,温泉中的健康养生,书屋内的怡情雅致,全民健身的激情活力……(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