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军中铁汉——赵德升

2018-07-09 21:06:35   来源:新丝路杂志  责任编辑:xslzz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军中铁汉——赵德升

 
       /吕常明




 
   
     
    丝绸之路自张骞“凿空”之后,国内外商旅在这条路上往来穿梭,前仆后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这条令无数人心驰神往而又因其艰难险阻不得不望之兴叹的黄金大道历尽沧桑,沉寂多少年后,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再现光芒。2014年9月,陕西泾阳县政府牵头,由该县茯茶企业组成100多人、136峰骆驼和30余台保障车辆的驼队满载历史悠久的茯茶,重上征程,经两国5省两州18市106个县区,行程8000多公里,历尽艰险,于2015年10月9日到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库尔代县营盘乡陕西村,圆满完成任务,在陕西乃至全国轰动一时。

    当镁光灯聚焦在这次成功的营销策略上时,军转干部出身的驼队总指挥兼队长赵德升,以丝路大使和“军中铁汉”形象同时进入各级媒体和大众视线。近日,笔者有幸走近这位充满传奇色彩、被沿途中哈两国人民熟知和敬仰的“赵队长”。


一、30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赵德升1971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单县农村,目睹了风云十年的后半期,也经历了吃糠咽菜的艰辛。因家庭困难,他早早辍学了。当时,农家孩子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有上学和当兵,生性倔犟的他不服命运安排,1987年10月毅然穿上军装,踏上了改变命运之舟。与许多刚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面对前路一脸迷茫。

    部队是培养人的地方,也是优胜劣汰最残酷的地方。他牢记初心,努力工作,由农村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并被选为自愿兵留队,这意味着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可以当名工人了。更令他意外的是,1996年单位又送他到院校深造,毕业后被提干,命运从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部队的25年间,他先后担任过文书、班长、排长、连长、学员队队长、科室主管等职务,所带警卫排在军区空军考核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所带科室连年被评为先进,分管装备和安全工作时部队连续四年被空军评为达标先进单位,他本人年年受到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2012年3月,他以副团级光荣退役,应聘到西安一家公司任办公室主任,2014年2月因素质过硬被泾阳县政府和茯茶企业任命为重走丝绸之路大型仿古驼队队长,踏上了丝路之旅。

     “这些经历说起来平常”,他说,“对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农村孩子来说,每一步都不容易。我根本没想到能提干,更没想到能干到副团,要衷心感谢部队的培养。回头来看,正所谓三十功名尘与土,留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素质过硬,还要有团队意识。”他说,我之所以能带驼队安全行走8000多公里,除了部队培养出的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最重要的就是团队意识。




 
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带领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庞大队伍远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途中情况又不熟悉,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他曾犹豫去还是不去,最后他坚信凭自己的部队经验能完成任务。出行前时咸阳市副市长刘新余说:“古有西天取经和万里长征,今有丝路之行。”虽有夸张,但也说明了活动的艰难程度与重要性。

    他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第一是自然因素。
8000多公里路程,有城市有农村,有荒野有闹市,有公路有沙漠,也有雪山戈壁,复杂的环境和路况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六盘山是当年红军会师圣地,走近这里,他不由得涌起对先烈的敬仰之情,答应并按时到达红军纪念馆参加了景区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第一道难关。2014年11月14日翻山时,天气异常寒冷,陡峭的S型盘山路上积雪厚达3、4公分,行进非常困难。与景区交流活动期间下起了冰雨,下山时路面结冰,人和骆驼站在原地都往下滑,人畜都有摔倒摔伤的。有的队员把大衣铺在路上以防骆驼摔倒。五公里路程他们用了三个半小时。面对重重困难,遥想前途茫茫,他想到红军长征的情景,脑中闪出毛泽东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觉责任重大,豪气在胸。他告诫自己:一定要一起回去,决不能让一个掉队!这种责任感时刻激励着他。


 

   

    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意外频发。2015年3月25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关山乡红光村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关山乡,因天气寒冷和连续上山,六匹马不同程度出现了倒地抽搐,还有马匹受惊翻车和伤人事件。

    2015年4月19日开始翻越祁连山。此时山下已快入夏,山里还是严冬。盘山路陡峭异常,前面驼队如在头顶。高山地区天气多变,一小时内可能就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风雪冰雹说来就来。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时,积雪淹没膝盖,暗冰较厚,而且越往上氧气越稀薄,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队员们大多出现头晕、乏力等高原反应,需要不时躺在雪地上吸氧和喝葡萄糖水,有的高反严重,只好抱着骆驼脖子艰难前行。




(队员们吸氧和补充体力)
 
    在高原馒头和面条做不熟,每天都是夹生饭。雪山长途跋涉,加上高原反应,队员们筋疲力尽。晴天时,强烈的紫外线又把队员的皮肤晒伤了,雪面强烈的反光使队员眼睛红肿流泪。有时又行走在30多公里的无人区,两边峭壁不时有落石滚下,河道结冰足有50多公分,冰雪融化后黑水奔腾而下,阴森恐怖。

    2015年4月27日,他们到达祁连山最后一站扁都口。由于前前后后已在山里行走大半个冬天,大家心理上产生了极度的疲劳和恐惧感,但扁都口环境恶劣,天气无常,极易发生问题。《隋书·炀帝纪》记载,隋大业五年(609)三月,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士卒冻死大半”。为防发生意外,他给大家鼓励,用两天时间走完了剩下的70公里路程。一出扁都口,当看到绿油油的麦田时,大家好像看到了生机和希望,这群在雪山上都没流泪汉子,此时互相击掌拥抱,泪水盈眶。




(2015.4.26扁都口行军照片)
 
    嘉峪关到敦煌的300多公里戈壁大漠,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戈壁下全是鹅卵石,扎营挖坑栽柱子时钢撬打不进去,队员们要用手一块块挖石头,双手都磨出了鲜血。但龙卷风一来,帐篷被吹翻了,架子也吹断了,一切就白费了。茫茫戈壁一望无际,晴天时,公路像黑布条没有尽头,被太阳烤着散发出刺鼻的沥青味;雨后又全是水,天地苍茫,让人绝望。这是对人意志的绝对考验。由于长途行军,骆驼蹄子被磨出了血,路面血迹斑斑,不忍触目。

    第二是人员管理。队伍成份复杂,有企业员工,有从社会上招聘的,还有媒体和摄影爱好者,还不时有补缺的,无论纪律观念、个人意志还是身体素质,都无法与部队战士相提并论,管理和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他深知首先要抓住思想这个核心。2014年9月19日当天下午抵达泾阳崇文塔营地时,队员已非常疲惫,情绪很不稳定。他提出了“两个提高”(提高对活动的认识,提高走下去的信心)、“四个整改”(整顿思想,整顿秩序,整顿装备,整顿言行)。后来的行进中他坚持这两点,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保证了团队的团结一致。这实际上考验着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意志。

    人员管理上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个别人自恃有关系,不服管理。他从大局出发,坚决向公司反映情况,将害群之马清了出去。也有不服管理受到处罚者,还有因为工资发放不及时等引起的矛盾,有的队员扬言要找到他家打断他的腿,还要走法律程序等等。到了哈萨克斯坦,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文化等的差异,有的队员不习惯,思想出现波动。经教育引导,大家逐渐学会了包容和谦让,抛弃了畏难情绪,矛盾都得到化解。二是生活习惯差异。进入哈萨克斯坦,他们聘请了十来名东干协会人员负责向导、协调等。因宗教信仰不同,向导不和大家一起吃饭,要自己做。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他说,任何团队都得有一个核心,不能有两种思想存在,否则就会散。他始终没答应,坚持耐心说服。向导们饭后不洗碗,随手一扔,导致碗经常不够用,他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洗。还有一次,一个小伙子拿黄瓜直接在盐罐里蘸着吃,他把他们集合起来耐心教导。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消除了分歧,团结在一起。

    作为队长,既要考虑集体利益,还要考虑队员利益,还要处理好与公司的关系,处理好民族关系等,更要考虑到国际影响。他说,“其实,当时我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只能自己克服。”
 



 
    第三是后勤保障困难。8000多公里路程,情况非常复杂,原定计划往往无法适应现实需要,还有许多突发情况如车辆故障、人员和牲畜伤病、天气情况、路况程度等等,都无法预料。为了赶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午餐都是途中解决;雨雪天帐篷进水,队员们只能在打湿的睡袋里熬到天亮;保安在大雪中要冒着刺骨的寒风执勤,夏天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站岗。行军中有的队员鞋底磨穿了,脚磨破了,补给一时跟不上,大家只得咬牙前进。

    骆驼过隧道时,隧道回音经常使其受惊发生伤人事件。马匹因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上雨雪寒冷天气,也不同程度得了感冒和肺炎。在甘肃和平镇到陈静镇一段医生跟不上,缺医少药,只能凭经验给受伤骆驼和马匹治病;在戈壁上有时不得不跑几百公里给骆驼买草,戈壁上找草如找路一样困难重重。在哈萨克斯坦,当地饮食主要是肉,蔬菜较少,大家又很不习惯,也经常吃不饱。

 

 
    第四是语言和风俗差异。沿途走过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干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还经过哈萨克斯坦国,必然要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接触。每经过一个地方,首先要照顾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坚持“少说多看,遵守习惯”。语言和交流问题是最直接的障碍。国内少数民族区域普通话都能听懂,但在哈萨克斯坦就必须得翻译。双方虽然对此都有准备,但由于翻译不很准确,往往造成误解,误会也难免。有次他正和人说话,另一个人在叫他,他招手让对方稍等。当地那个手势意思是“讨厌,你走开”,结果引起误会。不过,和向导们长期配合,眼神和动作都能较好地传递信息。这种默契,实际上是基于互相信任,基于文化的相通。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说,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汉文化兼收并蓄的能力非常强大。




(与哈方阿拉木图对外经济事务部部长扎蕾娜合影)
 
 
    他说:“作为队长,我没少和大家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动手,有不理解,有不愉快,有担心,感觉非常孤独,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心理压力非常大。我动摇过,彷徨过,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至高评价给了我坚持,我依靠团队的力量,凭借坚强的信念和使命感,完成了任务。”在接受酒泉电视台采访时,他说:“这些经历培养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勇气,我相信我的队员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将会更加自信,我们的收获将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活动开始,知情范围仅限于西安、咸阳和哈萨克斯坦有关方面,后经宣传报道,迅速引起中外媒体关注,在中哈两国引起巨大反响。随着活动深入和关注度提升,规格远超预期,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哈两国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活动。

    在国内,所经省市热烈欢迎并提供很多方便,政府官员甚至有省市县级领导亲自出面协调,青海陕西商会也专门组织慰问。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很多群众双手竖起大拇说:“不容易,不简单,陕西人真了不起!”高台县还专门成立了接待小组,许多地方专门组织欢迎仪式。





    明花乡裕固族老乡几天前得到驼队要经过的消息后就在盼望,但因时间关系没从明花乡经过,他们又自发专程赶上敬献哈达表达敬意,这是他们民族认为最高规格的礼仪,让他们感受到了裕固族这个只有两万人口民族的朴实、热情、好客。在霍尔果斯口岸,受到边防军人的热情接待。极高的热情反映出活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一进入哈萨克斯坦,便受到对方有的接待和欢迎。哈萨克斯坦国由一名副总理专门负责协调,江布尔州和阿拉木图州也成立了指挥协调领导小组,在副总理的指挥下负责全面保障,副州长(相当于副省长)亲自出面迎接,东干协会主席安胡塞全程陪同(东干人,就是迁到哈国的陕西人)。在纳扎尔巴耶夫故乡,哈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参与接待的有总统家人、同学以及辈分很高的阿訇等人。他们所过之处,警车全程开道;扎营时,哈方警察在周围负责警戒和保卫。

    2015年9月20日到达阿拉木图,9月22日,到达哈萨克斯坦总统纳巴尔扎耶夫故乡,9月26日到达江布尔州,沿途都受到热烈欢迎。10月8日到达总统公园,那里不准游人骑马,但给他们开了特例,可以骑马穿越广场。





(在哈国总统纳巴尔扎耶夫故乡欢迎仪式上)
 




(在欢迎宴会上,州长和总统姐姐陪同并赠送纪念品)

 
    这次活动,聚焦了2014—2015年中哈两国各级新闻媒体的目光,是“一带一路”倡议第一个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活动,被写入高中历史课本。中央电视台先后三次派人实地采访和报道,还做了一期专访;陕西媒体《华商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及时跟进,对活动每一个节点都有专门报道;驼队所到之地,当地媒体争相报道。哈萨克斯坦媒体全程跟随,逐日报道。曾经采访过普金的记者还专门去采访报道,可见哈国的重视程度。


    活动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他说,主要因为这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仿古商业行动。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中哈两国友谊和经济交流,而且使古老的泾阳茯茶走出了陕西,走出国门,远播到了中亚地区,后来哈萨克斯坦前总理还曾经到访泾阳。现在,泾阳县茯茶名声越来越大。2014年泾阳茶企有十来家,2017年有60多家,年产量在2700万吨,产值达2.4亿元。目前,泾阳茯茶中亚营销中心已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落脚,这必将使得泾阳茯茶进一步走向世界,也给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事实上,本次大型仿古驼队活动代表的丝绸之路文化唤起了人们心中沉淀已久的文化和历史记忆,很容易将人的感情与遥远的汉唐联系起来,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活动本身的商业意义,既是经济活动,更是文化宣传和交流。除了从西安走到陕西村这种行为本身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外,他们沿途分别在西安、咸阳、宝鸡、平凉、兰州、西宁、张掖、酒泉、敦煌进行了九场大型演出活动,受邀到马嵬驿、高台县、玉门市、瓜州县、民乐县、七彩丹霞、冰沟丹霞、桥湾城等城市及景点巡游和文化交流;在哈萨克斯坦组织了武术、纺织等交流,表演了陕北腰鼓等传统文化。活动引发了国人对祖先创造的丝绸之路奇迹的敬仰之情,和内心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及英勇无畏的民族自豪感,也引发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仰慕之情。他不无谦虚而又自豪地说:“我们是没文化的人干着有文化的事。”

   问到他个人此次活动的收获,他概括了两点:


   第一是收获美的旅程。这种美包括风景美、真情美和集体力量美。六盘山、祁连山和荒漠戈壁给了他们艰难险阻的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自然界大气磅礴的景色美,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魅力,给人心灵上巨大的震撼,引起他对生命的思考,对他心智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这次行动虽然是一百多人在走,实际上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大家在背后给予他们无声的支持和鼓励,让他觉得做这件事情非常荣幸。离开陈井镇时,百姓沿街鸣放鞭炮。进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城区时,因天气热,一位老板不但免费提供场地、水电,还提前打扫干净,“说他的妈妈就是我们的妈妈。我也说,我的妈妈也是你的妈妈,非常感人。”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在行走中,人与牲畜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头骆驼病重不行了,大家不忍心丢下,将骆驼送给老乡,希望它能获救。大家在困难中已经培养出生死相依的情感,就像亲兄弟。他说:“人间真情是最美的。”





    再就是集体力量之美。现在世界不是某一国的世界,社会不是某个人的社会,团体也不是某个人的团体。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政府及沿途人民的支持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在困难面前,大家抛却矛盾和个人利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没胆怯和退缩,共同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表现巨大的力量和自觉,这是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在兴平收养了一只小狗,大家亲切地叫它包子,后来叫豹子。走到兰州时已经长大了,帮着站岗放哨看管驼队,相处其乐融融,但在张掖上一站走丢了,大家都不走,坚持要找到它。当地电视台反复播出寻狗启示,县领导也在微信圈转发,几乎全民行动。当一家人拥着将狗送来时,大家抱着狗哭了。他说:“一人不要轻易离开一个优秀的团队。”



 
    第二个是收获自豪的旅程。就是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这是最大的收获。他在国内时是打工仔,见县长市长都很难,但在哈萨克斯坦,他被亲切地称为赵队长,当地民众以和队员握手、合影、拥抱为荣,他还代表团队给州长发奖,和总统家人一起就餐,在重要场合讲话等等。这个时候,“我代表的不是自己,不是企业,也不是陕西省和泾阳县,而是中华民族,是我们整个中国。”他说,我们能受到如此礼遇,固然是由于和他们的历史渊源,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背后站着伟大的、繁荣富强的祖国。现在有些人对我们社会不满,对我们党和政府不满,到了国外就会知道,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相信,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他说,“虽然我脱下了军装,但退伍不褪色,我将时刻保持忠诚的品格和坚忍的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他现在成立了自己的茯茶品牌“赵队长茯茶”。他说,行军途中,中央电视台和沿途百姓包括哈萨克斯坦人民都知道赵德升,但对“赵队长”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所以我借此创立了这个品牌,既是纪念这次活动,也是希望能为光大陕西茯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崔彦   吕常明)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刊登 联系方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3  备案号:陕ICP备15002333号-1  地址:西安市666号信箱  联系电话:029-88220464
版权所有:陕西新丝路杂志社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陕西百望律师事务所程向辉主任